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那么,對于校內和校外人員,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的區(qū)別是什么呢?接下來卡寶寶小編將詳細為您介紹。
一、校內人員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受雇有關的其它所得。
工資薪金,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扣除標準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從2011年9月1日起,起征點為3500元)。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3%至45%)計繳個人所得稅。
三費一金是指社保費、醫(yī)保費、養(yǎng)老費和住房公積金
計算公式是: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例:王某當月取得工資收入9400元,當月個人承擔住房公積金、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醫(yī)療保險金、失業(yè)保險金共計1000元,費用扣除額為3500元,則 王某當月應納稅所得額=9400-1000-3500=49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4900×20%-555=425元。
二、校外人員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勞務報酬以個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額或定率減除規(guī)定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定額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對于納稅人每次勞務報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適用30%的稅率;超過50000元的部分,適用40%的稅率
計算公式是: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