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社會頭條新聞是河南大學生欠債百萬,無力償還后跳樓自殺,讓人痛心之余,不禁想問,貸款機構(gòu)和銀行何以貸款給一個毫無還款能力的大學生那么多錢?一個在校大學生拿那么多錢又來干什么?
這幾年由于校園貸款的盛行,不少學生都辦理過貸款,基本用于消費3C類產(chǎn)品,那么無力償還貸款相信不是個例。
這些校園貸款機構(gòu)確實解決了少數(shù)學生的貸款需求,更多是助力了大學生超前消費、攀比的心理。
以河南大學生跳樓的例子,其實可以看出一些貸款機構(gòu)、銀行、大學生的種種問題。
1、貸款機構(gòu)審核貸款人機制不嚴格
據(jù)同學介紹,小鄭(跳樓大學生)除了自身在多個平臺貸款,還以同學的名義在多個貸款平臺上貸了數(shù)十萬元。甚至有一部分當事學生,對借款的事情毫不知情,直到催債公司找上門來,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身負巨額債務(wù)。
按照國家規(guī)定,貸款人必須是本人持有相關(guān)證件資料,經(jīng)過審核,審核通過才能貸款。而小鄭利用同學的身份信息就可以貸款,足以可見,這些貸款機構(gòu)的審核機制確實存在相當大的漏洞。
2、銀行信用卡中心對申請人的審核機制不嚴格
小鄭在寢室遺留下來的賬單上顯示,從2014年開始,小鄭就開始辦理各種信用卡,不少刷卡賬單至今沒有還清。
小鄭作為大學生,無還款能力,竟可以辦下不少信用卡,讓人難以置信。是不是也可以猜測銀行信用卡中心為了辦卡量,沒有把關(guān)好嚴謹審核關(guān),也是需要為此事負有責任。
3、大學生消費觀念超前,還款能力和還款意識卻沒跟上潮流
事件并沒有明確表示小鄭欠款的這百萬具體用于什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毫無還款能力的大學生并不能靠自身去償還這筆巨額債務(wù)。等到最后自覺對不起家人、對欠款無力回天,走上了絕路。
大學生跟上了消費超前潮流,還款能力和還款意識卻處在菜鳥階段。自制力差、攀比心理嚴重,違背了進入大學的初衷,讓人痛心。
以此為例,貸款機構(gòu)需要整個行業(yè)加大監(jiān)管力度,銀行需要加大對申請人審核力度。而大學生們更是需要嚴以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