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申請
首頁 >  信用卡中心 >  信用卡資訊 >  Apple Pay能挽救銀聯嗎?

Apple Pay能挽救銀聯嗎?

      

  2月18日,ApplePay高調宣布入華,在互聯網輿論界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很多手持iPhone、追求時尚的人士紛紛要體驗一把,不少人認為這對支付寶、微信造成了“沉重打擊”,但輿論的關注點大多只因“蘋果”這一概念,卻沒有意識到這種支付方式的成敗與否最終取決于具有壟斷地位的銀聯。

 

  從原理上來說,與支付寶、微信不同,ApplePay并沒有自己的支付渠道,而是依靠銀聯POS機進行非接觸式聯機交易,相當于“閃付”的技術,只不過把銀行卡信息存儲到手機中實現了“云閃付”,而支付寶、微信則是利用自己的支付渠道,直接連接銀行與商戶。其實,從技術上講,銀聯“閃付”作為一種近場支付技術,相比支付寶和微信的條形碼、二維碼支付技術,要更加先進和安全,但從便利性上講,由于銀聯支付本身的種種問題,暫時也無法讓消費者享受到比支付寶、微信更便捷的服務。

 

  一直以來,銀聯的支付渠道因為費率高、硬件成本高、操作麻煩而廣受詬病,如今支付寶、微信等民間第三方支付軟件搶了不少銀聯線下支付的飯碗,并且于2014年左右率先大規(guī)模推廣線下手機支付,無疑充當了一把攪局者的角色。而銀聯,一直在快速支付、線下移動支付的領域步履蹣跚,隨著芯片銀行卡的普及,銀聯旗下的“閃付”至少在2012年就大規(guī)模推出,但時至今日,仍然知者、用者寥寥,相比支付寶和微信的速度,不能不說效率太低。

 

  根據筆者的經驗,目前來說使用ApplePay之類手機云閃付的溝通成本、時間成本要比支付寶、微信高出許多,一方面是很多收銀機不支持“閃付”,或是權限沒有開通,或是機器硬件本身不支持。根據2014年的數據,銀聯在全國1000多萬臺PO S機中,僅有300萬臺支持閃付,另一方面,也是令很多消費者包括筆者在內最為頭疼的,就是收銀員大多不知道什么是閃付,使用起來溝通成本極高,更遑論手機云閃付或者ApplePay了。

 

  對于大眾來說,如果“閃付”技術成熟,在一定額度范圍內實現免密免簽,掏出一張銀行卡像刷公交卡那樣支付也不比掏出一部手機刷一下的時間成本要高,并且也可以解決不同地區(qū)的技術問題。一個可資借鑒的地區(qū)就是香港,香港大規(guī)模采用卡組織visa、m astercard的近場支付技術,普及度很高,例如萬寧、屈臣氏、百佳、麥當勞等超市、便利店、商店、餐飲店都有,凡是帶有快速支付功能的visa、萬事達芯片卡支付時都可以實現一定額度范圍內的免密免簽,而在倫敦,更可以刷萬事達芯片卡坐地鐵。

 

  雖然支付寶、微信的技術更落后,但至少是更加符合企業(yè)現實的方案,反觀銀聯,在銀行卡支付的時代就管理不善,沒有將支付終端改造完善,實現如香港一樣的便捷支付,也難怪會被支付寶、微信鉆了空子。自身的基礎問題沒解決,在移動支付的格局下,想要彎道超車,恐怕也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

關注 卡寶寶 (ID:cardbaobao2021)公眾號 ,獲取更多放水資訊,學習更多提額秘方。


卡寶寶公眾號 卡寶寶申卡
看過該文章的網友還看了